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试卷大全 > 研究生类 > 考研专业课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7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答案

类型:全真试卷  解析:有解析  年份:2017  收藏  纠错

一、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30.0分)
1、  媒介事件
 

答案:媒介事件是指经过某“组织”(政府、政党团体、企业、社团等)有计划、有目的的策划并执行,以大众媒体为媒介和渠道,向受众进行有目的的传播的事件及其过程。媒介事件的概念包含两种理解:①丹尼尔·布尔斯廷提出的“假事件”,即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经过人为策划、适合传媒报道的事件;②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中定义的“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媒介事件具有三个特点:①突破空间界限,使观众直接参与到事件的进程当中;②打破时间的限制,让受众以改变日常的生活规律为代价,投入到“表演”的收看当中;③由于媒介经过了提前的策划和电视参与,媒介事件在转播之前就产生相当的“知名度”。
2、  刻板印象
 

答案:刻板印象,又称“刻板成见”(stereotype),是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刻板印象由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提出,由于长期从事新闻活动,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自由与新闻》、《舆论学》等论著中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两个重要概念。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刻板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此处隐藏26210个字…… 介,基本处于一种社会生活与工作方式交叉的地带。政府应当通过舆论引导和宣传教化,形成社会化媒体传播的道德底线共识,如特别建立网络道德谴责机制,让失德行为得到惩戒。 ②规章制度的完善。社会化媒体的舆论表达,是整个互联网言论表达的一部分。需要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一是加强对新闻网络的制度管理,规范其各种论坛或创新技术的发布行为;二是加强对商业网站的运营管理,杜绝其成为失实与谣言的发源地;三是完善实名制,破除“法不责众”的幻想,从而达到规范化效果。 ③法律法规的约束。当下国家对于互联网的信息发布和言论表达,相关法律体系并不完善,不同程度地存在语焉不详、界限模糊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谩骂诽谤、发泄私欲及人身攻击等网络现象,有待进一步探索司法实践。社会化媒体的规制管理,既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及做法,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也要顾及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文化特色,从而真正实现对网络及其社会化媒体正常舆论表达的保护。 ④加强提升网民媒介素养。在社会化媒体中,网民是传播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传播的主体,要加强对社会化媒体的规制必须加强对网民媒介素养的教育提升。 a.政府应加强培育广大网民对于法律法规的认知。很多网民在上网时并不知道自身行为是否已经违反了法律,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法律的普及对于网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不断提升其自身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b.政府应对网络意见领袖进行规范,保证其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社交媒体上有无数“大V”,其拥有的粉丝量和影响力不可估量,例如papi酱、毒舌电影等社交媒体的大型网红拥有千万级的粉丝量,他们的发言将对粉丝受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规范,保证网络意见领袖传播积极的舆论导向,率先做出榜样。
 

Tags:中国传媒大学 712新闻传播史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相关试卷
关于我们 | 用户指南 | 版权声明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积分商城 | 答案求助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4 www.daanwo.com All Rights Reserved